深入领会考纲 优化读写训练
■楚宇平
新春伊始,教学大纲版和新课标实验版的《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》都如期发布了。如何深入领会大纲精神,优化复习备考训练?下面仅就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,谈谈个人的思考。
阅读:优化文本选择,分项系列训练
认真学习和领会《考试大纲》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,有两点需要深入思考:一是测试的系列性。从“理解”到“分析综合”、“鉴赏评价”三个能力层级,每个能力层级中又有若干考点,构成了一个测试系列,全面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。二是新课程高考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很高,这也将促使各地在备考中加强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关注。
试将两个考纲的“鉴赏评价”部分作一比较,例如“语言”一项:前者仅指出要“鉴赏语言”,而后者则具体表述为“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,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”。很明显,新课程高考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更高、更明确。已实施新高考的省份自然要按照后者的标准去组织备考,暂未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份也要向新课程迈进,向新高考靠拢,从难从严训练。
以上两点思考的结论是:现代文阅读训练必须优化文本的选择,即选择人文蕴含深厚、命题点富足的美文。人文蕴含深厚,才能承载高要求的鉴赏能力训练;命题点富足,才能有效地实施不同能力层级的分项系列训练。通览2008年的18套高考试题,选用名家名篇者居多,诸如季羡林、汪曾祺、朱光潜、萧乾、高尔基等,都有作品入选。引人注目的是,全国卷Ⅱ选用了季羡林的《马缨花》,湖北卷也选用了季羡林的《雾》;广东卷选用了朱光潜的《诗与直觉》,湖南卷也选用了朱光潜的《谈静》。这说明命题者对名家名篇的青睐,也说明优选训练文本是多么重要。
文本是训练之本。选择了理想的文本,就可以着眼整体,分项设题,进行系列训练。在分项训练中,又要突出以下两个重点:
一是要把握题型特点,突出测试意向,分清能力层级。一组题的测试意向,一般是由浅入深、由局部到整体地测试阅读理解、分析综合、鉴赏评价的能力。例如考查阅读理解能力,基点是对词语的理解,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。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大都具有丰富的审美趣味,精致的锤炼技巧,扑朔迷离的哲理内蕴,耐人寻味,自然是设题的好去处。比阅读理解高一层级的是分析综合能力,如筛选整合重要信息,分析文章结构、把握全文思路;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思想,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,都是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。再高一个层级的是鉴赏评价,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,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。在分项训练中,既要有系列、有清晰的能级层次,又要突出重点,不可平均用力。
二是要训练操作程序,掌握答题要领,即“先入后出,整体观照,整合信息,规范答题”。“先入”就是先进入文本。古人说,读书须知“出入法”,始当求其所以入,终当求其所以出,要“入得亲切,出得透脱”。通其大意,了解要点层次,才叫“入得亲切”。整体观照,看出框架结构,洞察底里情趣,才叫“出得透脱”。所以,临场应试时可用笔指读,钩玄作记,披文入情,然后跳出来作整体观照,则会全局在胸。解题时要题文对读,整合信息,扣题作答。要认真阅读题干,明确指向,然后找到准确的对应点,上下观照,瞻前顾后,勾画出关键词语,也就是答题的信息资料。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加工,按题目要求组合、提炼、修饰,使之准确、简明、优美。尤其需要强调的是,要扣题,不说题外话。扣住题意,有问必答,答必有据。
写作:优化专题训练,着力突破难点
《考试大纲》对写作的要求分为“基础等级”和“发展等级”。需要深入领会的是:“基础”是基本要求,一般性的;“发展”是发展性要求,个性化的。二者有区别又联系紧密,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
基于此,笔者以为落实考纲的有效训练是:设立专题,突破难点;立足“基础”,促进“发展”。例如,基础等级可设立如下专题设想:千古文章意为本、围绕中心巧剪辑、红线穿珠思路明,等等。发展等级可设立如下专题:文笔细腻自多情,构思新巧出佳作,文采翩翩是华章等。在专题训练中,“基础”、“发展”要双线并进,但又要立足“基础”,促进“发展”,优化专题的组接与训练过程,着力突破难点。
优化专题训练,要注意克服一种偏向:重“发展”而轻“基础”,在文采和创新训练上苦下功夫,而在审题立意和文体训练方面则不够重视。这其实是本末倒置。首先要立足“基础”,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。两个等级,是一个整体,因为文章的评判是整体性的。但从文章本体和评分操作两个方面来看,基础是关键,是拿高分、满分的关键。例如怎样审清题意、切题为文,怎样选择材料、充实内容、突出中心,怎样谋篇布局、安排结构,怎样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等。在此基础上,努力使立意深刻,使内容丰富,使语言表达有文采,使构思行文更有创新。只要有一点突出,展现出写作个性,便可在发展等级上拿高分。
专题训练是备考的方式、途径,更重要的是其思想和内核。在各个专题训练中,要始终关注以下三点:
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,体察人情世态。大气的文章来自精神世界的博大丰富。写好文,先要做好人。尤其要关注生活、关注人生、关注社会热点,在观察中学会思考,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思辨的能力,拓展思想的疆域,升华人生的境界。诚如此,写的文章方能站得高、看得远,见人之所未见,自然高人一筹。还要多体察人情世态,热爱生活,关爱他人。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。只有通晓人情世故,笔下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。先有善感的心灵,才会有感人的文笔。所以思想的熔铸,情感的积淀,是高考作文备考的精神底子,是至关重要的。
指导学生广采博览,储备作文素材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。作文材料的匮乏、平庸,是不少作文失分的原因。所以,储备作文素材,是高考作文备考的一项基本建设。其途径有二个方面:一是生活,二是阅读。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,留心观察,感受有意义的生活素材,并随时写一点日记、周记或生活素描。要广采博览,广泛阅读,积累作文素材。打开影视银屏,那些激动人心的艺术人生、焦点访谈、东方之子、名人追踪,无不启迪我们思考人生,发而为文;浏览报刊杂志,那些启人心智的哲人睿语、社会采风、青春风铃、花样年华,无不是我们砥砺思想、作文言志的好材料。在阅读中净化心灵、升华思想、陶冶性情,这正是在从根本上进行作文备考。
激励学生下苦功夫铸炼语言。语言的学习非一日之功,非下苦功夫长期训练不可。高考作文评分十分看重语言,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,作文考核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。同一件事,别人一写出来就那样催人泪下,而你写来可能非常平淡;同一个道理,别人阐述得那样有理有据、令人信服,而你写来也可能情理不通或叫人困惑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表达上的优劣。
毫不夸张地说,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章水平的高低。高考作文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洁、通顺而连贯,这只是一般要求。不同的文体,还应有不同的语言特色:如记叙文语言要流利自如,生动形象,善于描写,叙事传神;议论文语言要准确鲜明,文从字顺,逻辑严密,条理清晰;散文语言则要叙议结合,细腻委婉,辞采富丽,生动感人。这几种不同文体的语体色彩,考生要了然于心,并下功夫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。
铸炼语言的途径不外乎读和写。多读精典名篇,学习其运用语言的技巧,其精彩语段可抄录下来。备一个阅读摘抄本,经常摘录一些精美语段,不时翻一翻,琢磨琢磨,以至熟读成诵。如此日积月累,语言就会得到铸炼并日益丰厚起来。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